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2023-05-22 11:50:25
初夏时节,走进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木栾街道高伊村大棚蔬菜基地,放眼望去,这里的大棚一座接着一座,十分壮观;大棚内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忙碌着,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。
“我家这2座大棚占地4亩多,种的都是黄瓜,现在正是成熟上市的高峰期,一天能采摘一千多斤的黄瓜,采摘时间持续到麦收结束。”蔬菜种植户高保中一边忙着把刚摘下的黄瓜装车,一边告诉记者,“大棚蔬菜不受季节限制,一年四季都可种植,这茬黄瓜收完以后,还能接着种其他蔬菜,一年下来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,比外出打工强多了。”
(资料图片)
高伊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,发展蔬菜大棚已有40年。全村170多户、600多口人,60%以上的农户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和销售,是当地和周边城市的“菜篮子”,主要供应郑州、焦作、晋城等城市。目前,高伊村共发展蔬菜大棚200多座,种植面积达400余亩,蔬菜产业年产值近千万元。
为大力发展蔬菜大棚,拓宽群众增收渠道,高伊村“两委”在资金、技术、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,鼓励当地农户流转土地,扩大蔬菜种植规模。
“在我们村,修建大棚不仅有助农资金扶持,县里还会派技术员来大棚里检测、指导,村里定期邀请农技专家免费为村民培训大棚蔬菜种植技术。”高伊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高守志介绍说,目前村里共有家庭农场、合作社3家,涵盖了全村蔬菜种植户,每天都有长期合作的菜商上门收购蔬菜,村民不出村就能卖个好价钱。
看到大棚蔬菜种植比普通农作物经济效益高,高伊村广大村民纷纷加入到大棚蔬菜种植阵营,经过多年发展,当地蔬菜种植不仅品类丰富了,蔬菜大棚也连成了片,形成了规模,大棚蔬菜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。
今年36岁的高强就是当地大棚蔬菜规模化种植的一员。高强的父亲从事大棚蔬菜种植30多年,从小耳濡目染的他子承父业,在2010年大学毕业后就从父亲手里接过“接力棒”,专职干起了大棚蔬菜的生意。
凭借自身积累的经验,在高伊村“两委”的帮助下,高强先后投资60万余元在邻村承包40亩土地建设蔬菜大棚,并于去年成立了“武陟县阿尔法现代农业开发家庭农场”,以“抱团发展”的思路带动村民发展蔬菜种植。
“现在我们大棚里种有番茄、芹菜等,一天能销售5吨左右的蔬菜,一年利润大概有30多万元。”高强告诉记者。
大棚产业旺,群众生活美。高伊村大棚蔬菜种植不仅鼓起了种植户的“钱袋子”,还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。“我年龄大了,干不了重活,平时跟着采摘队捆捆菜、装装车,一天能挣80多元,也不累,挺好的。”正在大棚内捆扎芹菜的高伊村村民黄小菊说。
高伊村的大棚蔬菜种植只是武陟县大力发展“大棚经济”的一个缩影。
近年来,武陟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,以农民和村集体经济“双增收”为目标,依托土地资源优势,因地制宜发展高产、高效、优质的果蔬大棚,从产业扶持、技术服务、畅销销路等方面入手,促进果蔬产业向特色化、品牌化发展,一座座温室大棚描绘了产业振兴的新图景,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“金钥匙”。
据统计,目前武陟县共有各类大棚1042座,主要种植黄瓜、西红柿等蔬菜和草莓、西甜瓜等水果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,开展常态化技术服务,落实技术人员包村责任制,推动大棚产业提档升级,持续带动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助力乡村产业振兴。”武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吉金金告诉记者。
武陟县木栾街道高伊村的蔬菜大棚鳞次栉比,与村庄、麦田互相辉映,形成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。王琳锋摄
关键词: